昨晚,華燈初上,在杭州潮王路永安期貨的一間辦公室裏,一位同行緩緩地吐出一口煙,長歎一聲:“可惜”。
11月15日清晨,李煜(化名)跳樓自盡。35歲的基金經理就這麼走了。
在同行、同事眼中,他為人謙和,北大本科畢業、清華碩士研究生畢業,在圈子裏小有名氣,當私募基金經理,管理的委託理財數千萬,絕對算得上圈內知名人士。
這麼成功的人生,李煜為啥說放棄就放棄。是否,他有不可告人的苦衷?難道,他炒股虧損累累?
經過調查發現,他死於一個病魔之手,抑鬱症這個魔鬼,早早吞噬了他的心靈,讓他匆匆走完了人生路。
留下的,只有家人和朋友
他留下遺書:無力戰勝抑鬱症,百萬養老款給父母
生前,李煜家住杭州求是路綠園社區某幢11樓。房子是租的。
11月14日,在北京工作的李煜妹妹到上海參加培訓,當天晚上,妹妹就在哥哥家中休息。次日一大早,妹妹起床後,,發現嫂子帶著一歲不到的兒子和保姆在樓下的花園散步,但哥哥李煜卻不見了蹤影,他的手機還留在家中,車鑰匙也在。
由於李煜常常去黃龍洞一帶散步,於是妹妹和嫂子兩人就想走去那邊看看,結果也沒見著人。回來的時候,她們發現社區裏圍著不少居民,她們走近一看,不禁手腳冰涼——李煜躺在了地上,已經沒了呼吸。
警方隨後趕到現場,判斷李煜為跳樓身亡。在他身上,人們還發現了遺書。大意是自己被抑鬱症糾纏太深無法自拔,並要求妹妹從自己的帳戶裏轉一百萬給父母。遺書裏還寫著“實在對不起大家”。
據瞭解,李煜患抑鬱症已有時日,曾經到浙醫一院治療過。出院之後還一直在吃藥。
幾個月前,他讓幾千萬基金安全著陸
“李煜儀錶堂堂,工作努力,為人謙和,沒有人說他不好。”
“他工作成績出色,卻很低調,因此特別受人尊敬。”
“他是我見到的最優秀的人之一。”
“我把所有存款都交給他操作,放心。”
李煜的優秀,定格在所有朋友的心裏。
2002年、2003年間,永安期貨公司從北京資訊中心挖到了一名優秀人才,他叫李煜,那時三十歲左右。
“他是個出色的操盤手,在金融方面特別有才華。”同事嚴先生介紹說,因為工作出色,幾年後,李煜走出永安期貨公司,到了另一家公司當理財顧問。今年早些時候,李煜辭了職,專門經營私募基金。
李煜年薪多少,朋友們並不清楚,只知道“基金經理按照收益拿提成,收入應該不錯”。他生活富裕,可是並沒有購買房產,和許多金融從業人員一樣,他一方面認為房價高,一方面覺得固定資產的流動性太差。
“他的基金操作很規範,每個月都給我們寄報表,我們特別信任他。”朋友魯女士說,最近一年多來股票大跌70%,可是李煜的基金只虧了不到7%。
生前好友嚴先生對李煜的人品很是肯定:“他辦了個私募基金,我們二三十個人的錢都交到他手裏,總共有好幾千萬元。幾個月前,他主動解散基金,還給了我們,連一分錢辛苦費都沒拿,走得乾乾淨淨。”嚴先生感慨說,“這就是人品。他如果不還給我們,這兩個月增加的虧損不說,人一走,有些事情就說不清楚了。”
還有一點,李煜的同行和同事都提到了,李煜對於期貨資訊不會藏著掖著,會大方地告訴來詢問的人。
但同時,朋友們也覺得,李煜是個完美主義者。
“前段時間,曾經聽他說晚上睡眠很差,孩子又有些吵鬧,心裏有點煩。”魯女士說,“我們認為可能是他有些自責,他太優秀了,對自己要求太高。”
當然也有朋友認為,作為一個資深基金經理,應該具備一定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這樣出色的人,一開始進公司,我們都沒想到他患有抑鬱症。”嚴先生痛心地說,“後來知道了,又覺得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
李煜並沒有對大家隱瞞病情,幾個月前,李煜因為抑鬱症在浙醫一院住院十多天,朋友們很關心,還都去看望他,沒想到,李煜最終還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尋求解脫。
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背景下更要預防心病
最近這段時間,全球經濟形勢動盪不安,讓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特別是一些從事金融工作的市民,心情起伏也非常大。那麼,在面對目前這種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下,如何預防抑鬱、為自己解壓?昨天晚上,記者就此採訪了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秘書長、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趙國秋。
趙國秋表示,抑鬱症的發生與現代生活壓力大有關。“一方面,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和日漸複雜的人際關係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人們的心理支援系統又遠不如前,這就讓更多的人自覺、不自覺地陷入抑鬱的泥潭。”
那麼哪些人群容易患上抑鬱症呢?一是競爭激烈行業的從業者,如醫生、律師、老總等;二是性格存在缺陷、人格發育不健全、心理素質較差的人;三是嚴重缺乏心理支持的人,包括離異者、大齡單身者、孤兒、殘疾人等。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一旦患有,必須得到科學、規範、系統的心理治療;如果自殺的念頭已經很強烈,則有必要請精神科醫生給出處方,在進行藥物控制的同時加以心理治療,雙管齊下。想簡單地通過旅遊、散心、脫離競爭環境等,並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判別抑鬱程度?如果持續的情緒低落超過兩周,興趣減退,否定傾向嚴重特別是對自身的否定,此外還有諸如失眠、食欲減退、不願見人、工作效率下降等,就要考慮是否有抑鬱傾向了。
趙國秋特別強調:“預防抑鬱症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引起重視,人們應該像瞭解感冒一樣瞭解抑鬱症,而不是要走到自殺邊緣甚至悲劇上演,才發現原來‘殺手’就在身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