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輝煌的2007年已經遠去,全新的2008年向我們走來。在過去的一年裏,不論是快樂還是悲傷,2007年都給投資者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而穿行於股市江湖的各色人物也給2007年的資本市場留下了種種印記。為此,我們在新年到來之際為讀者編發了一組“年度資本人物”,他們的故事、經驗、警示與教訓,無疑都值得我們在新年來臨之際回味與思索。
“我的投資依據還是以前說過的那三個條件,第一是公司的投入小、產出大;第二是選擇知名品牌,業績有望在未來上漲10倍、20倍的;第三是看財務指標,選擇毛利率趨升的公司。”林園依舊是那種很權威的口吻,一副“信不信由你”的狀態,就和當年有人質疑他從“八千元炒股到四億”的神話故事一樣。
沒有一隻股票讓我賠錢
儘管去年的股市大幅震盪,但林園仍然滿懷自信地說“沒有一隻股票讓我賠錢”。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大調整,林園說他的投資風格依舊是滿倉,他的投資策略還是持有。
“滿倉持有,這是牛市初期到中期的一個最基本策略。”林園介紹說,目前他持有的品種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去年二月份開始,我對整個資產進行了重新配置,計畫用十二個月時間從A股退出30%,把它們轉移到一些即將上市的優秀公司。”
用林園的說法,他正在用退出的錢培育下一個三年的種子。“你們看到我現在好像在不停賺錢,其實這些賺錢的品種就是我在2003年培育的種子。”林園說,我還是那個習慣,給企業算三年的賬,鎖定前三年利潤,把握後三年利潤,所以現在就要為2009年培育賺錢的種子了。“到2009年,我的最低標準是資產在現有基礎上再漲50%。”
做私募因為“人不能只顧自己”
去年是林園高調複出的一年,除了在媒體和論壇上頻頻露面,專門描述林園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的《中國股神:林園炒股秘笈》也在書店上架;不僅如此,林園還在去年三月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並發行了自己的信託產品。
“我之所以後來又做了私募,是因為青島信託的老總曾經對我說,你不應該自己一個人賺大錢,應該讓更多的人賺錢。”林園這樣解釋他之所以做私募的理由,“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做人不能只顧自己。”
去年七月份的時候,林園的信託產品的收益率超過了40%,但同期發行的其他信託產品,有的收益率已經到達了60%。對此,林園說,“短期內很難比較出結果,十八個月後你可以對比其他私募和我的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將會很不一樣。”
“我服務的客戶都是周圍的朋友,因此在制定投資策略的時候,除了獲得投資收益,我會更多考慮投資的安全邊際。”對於人們喜歡把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業績進行比較,林園認為,我本人並不願意做這種比較,更不願意進行攀比,我只是自己跟自己比。“再說,私募基金注重的是投資運作中的長遠佈局,追求的是長期增長,至少八到十年吧。”林園強調說。
看不到的風險才是風險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確定性,好公司永遠是值得擁有的。”林園表示,“如果我對一家公司的確定性有把握了,借錢我都敢去買。即使這兩三年股價下跌,對我來說也不是風險。因為過一段時間它一定還會漲起來的。”林園強調說,像這種看得到的風險就不叫風險,只有看不到的風險才是風險。“比如我持有的貴州茅臺,即使是在喬洪事件發生的時候我也沒有賣出,因為茅臺酒目前還是賣方市場,就算是高管發生了變動,它的產品依然是零庫存。”
林園認為,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主營收入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假設深發展的增長可以達到100%,未來三年即便是零增長,平均起來也是30%的增長率;按照正常的估值,它的PE至少要在三十倍以上。可以說,多少倍的增長率對應多少倍的市盈率,這是我總結出來的獨家方法。”
對於近來“牛市已到尾聲”的說法,林園則認為,牛市的尾聲還遠沒有到來,真正到牛市末期的時候,無論題材股還是藍籌股都會大幅度上漲。“但是從去年的行情來看,主要還是題材股在上漲,這體現的還是牛市中期熱點蔓延的特徵。”
你能感受到市場盈利時的氣氛嗎?
“林園私募基金跑輸大盤,落後華夏大盤130%”,當這樣的標題頻繁出現在媒體的報導中時,林園卻是從容依舊,“我追求的是長期增長。”
有人給林園簡單算過一筆賬,以他在2005年3月時對外公開推出的一個100萬的組合為例,如果一直持股不變的話,應該已經超過370萬。對此,林園解釋說,我從來不對盈利進行預測,股市有一條內在的規律,就是上漲時間非常少,並且難以準確預測,所以投資者盈利與否,不僅僅在於對上市公司確定性的把握,還在於對當前市場氣氛和公司盈利水準的正確認識。
他強調,“如果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打電話給上市公司,有些公司愛搭不理的,那你就別買它的股票。要知道是否好打交道,本身就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價值判斷的一個指標。”
顯然,沒有多少投資者願意或者有能力、有耐心為林園私募等上十年八載。但是,投資者與其想要複製林園的創富故事,不如去體會一下他的股市經驗,感受一下市場盈利的氣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