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世界金融海嘯巨浪翻滾,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股市跌宕、匯市波動、房市低迷、油市震盪等一系列挑戰,更多的是週期性的機遇、空間性的機遇、戰略調整的機遇、構建優勢的機遇。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歷經世界經濟跌宕起伏所帶來的各種挑戰。2000年,中國經濟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順利軟著陸,並利用加入WTO的機遇迅速發展;2001年,中國經濟實體吸取了西方國家互聯網與金融衍生品相結合所產生的泡沫與危機的教訓,推進了資訊化為載體的新型工業化;2002年,國際資源性產品價格暴漲,促進了我國資源節約型發展戰略和大力發展新型服務業發展戰略的形成與實施;2003年,西方國家對中國產品抬高非關稅壁壘,但這些貿易壁壘不僅促進中國企業標準化生產,推動產業技術水準升級,而且在中國企業中逐漸強化了“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消費”的理念與實力;2004年,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加劇,引發了洲際區域經濟貿易與投資合作的勢頭增強,同時強化了國內各省際之間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福建省委省政府正是在2004年提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2005年,由於美元貶值,中國外匯儲備急劇上升而增加風險,中國政府審時度勢進行外匯體制改革,人民幣開始升值,化解了匯率機制上的困局;2006年之後,國際熱錢不斷湧入中國,推動資源品和投資品價格上漲,但經過穩健的宏觀經濟調控,成功地抑制通脹與促進增長。
還應該強調的是,中國經濟有望在化解危機中進入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轉折:出口導向政策轉變為淨出口增長政策,將會為國家財富的真正增長奠定基礎;管理外匯政策較變為市場外匯機制,將促使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確立和國家競爭實力的提升;國際金融中的資本專案管理政策的改變,亦將為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有效的外資利用、海外投資項目的拓展鋪墊堅實的平臺;而對外出口規模、結構、區域選擇的強迫性改變,將促使“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促進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所有這些,都將使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與發展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更快地以知識與資本密集的“後發優勢”取代傳統意義上勞動密集的“比較優勢”,沿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統籌協調、和諧文明的發展方向保持穩健而持續的發展,那麼,這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而言就是壞事轉化為好事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