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下崗夫妻賣稀飯成百萬富翁

  提起雙流縣,一到吃飯時間,上千的食客擠滿大院,男女老少齊刷刷地喝起稀飯,霎時,“呼呼”聲大作,場面蔚為壯觀。所以,有人戲稱“李姐稀飯店”裏喝稀飯的聲音“連飛機上的人都聽得到”! 這麼“神奇”的稀飯店的老闆卻是一對沒多少文化的下崗夫妻。他們靠賣稀飯,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裏,竟擁有了百萬財富。賣稀飯也能賣出大名堂。


  欠債20萬催生稀飯生意


  李姐大名叫李春花,她與丈夫辜強都是重慶市仁壽縣城關鎮人。夫妻倆曾在一家工廠上班,但企業不景氣,1992年他們雙雙下崗。經歷過下崗初期的痛苦和彷徨後,夫妻倆在家門附近擺了一個煙攤,起早摸黑地苦幹起來。到了1997年,他們靠做煙生意累積起來的錢已有20多萬元。但是由於遇到了騙子,不僅僅辛辛苦苦攢下的20萬打了水漂,還欠了人家20萬。


  和丈夫一合計,兩人決定幹起稀飯店這個雖然薄利卻也不需要什麼本錢的生意。為了躲債,倆人決定去西藏,但是到了飛機場才知道到西藏的飛機票最低也要1千多元。如果坐汽車,一周後才能抵達拉薩。可李姐的心臟不好,還有高血壓,根本不能坐長途汽車。猶猶豫豫中,他們滯留在了成都雙流機場附近。在滯留的那幾天裏,夫妻倆決定先在機場附近的雙流縣城賣稀飯。


  接下來,他們跑破腳板,磨破嘴皮,才在雙流縣城棠中路找到了一個只有6平方米的門面,花3000元的年租費租了下來。辦完各種手續,他們的錢已用光了。辜強只好又悄悄回到老家,向自己的親戚好說歹說借了6000多元錢,加上這筆錢,李姐夫婦總共投入了1.5萬元,稀飯店總算開張了。


  稀飯賣出新名堂


  稀飯的確不好賣呀!兩口子起早貪黑地幹呀幹,但稀飯店的生意並不見好。開張三個月,就虧本3000多元。面對這一切,李姐急得寢食難安。她明白,再像這樣下去,不但賺不到錢,反而又要增添新債。


  一天,一位工商局的同志前來收管理費,李姐向他倒苦水。那個同志只說了一句話,就把李姐鎮住了:“開稀飯店啊,一定要改變經營理念,要有創新意識才行。”李姐並不太懂什麼“理念”,什麼“創新”。但她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要變才得行,不變只有死路一條。怎麼變呢?晚上一收工,夫妻倆就躺在幾條板凳拼起來的“床”上開起了“臥談會”。李姐自言自語地說:“早上喝稀飯是中國人的傳統,那麼改在中午或者晚上喝稀飯可行不可行呢?”“是啊!為什麼不能把稀飯當成正餐做呢!”丈夫也興奮起來。


  思路一打開,兩口子便順著這個方向熱烈探討起來。李姐認為:中午晚上喝稀飯是可行的。原因有二:一、現在生活好了,人們對大魚大肉吃膩了,喝點稀飯爽爽口是一種“必要”;二、如果把稀飯當成正餐來吃,就必須改變一些特點,“素稀飯”肯定不能滿足需要,只有推陳出新,改良稀飯品種,推出營養又可口的“葷稀飯”才行!比如“魚稀飯”系列、“臘肉稀飯”系列、“斑鳩稀飯”系列、“肥腸稀飯”系列等等。另外,還可根據稀飯的特點配置各種各樣的菜品。這樣,就把大餐的飲食特點結合了進來。賣稀飯也就不可能再是微利行業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