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星期二

研究生做起“小便”生意 2000元變6個億


與一般民營企業不同的是,當代集團的創始人是“七人幫”,武漢大學7個研究生。他們是周漢生、艾路明、張曉東、張小東、潘瑞軍、賀銳、陳華,平均年齡28歲,最大37歲、最小23歲。


  1988年7月,艾路明研究生畢業後,從家裏拿出1000元,周漢生等人又湊了1000元,在洪山區註冊成立當代生化技術研究所。“7個人中有4個是學生物的,大家覺得做生化技術比較有把握。”周漢生辭去水生所的工作,與艾路明一起徹底“下海”,其他幾個人邊教書,邊經營這個企業。


  企業註冊了,但究竟幹什麼?1988年底,當時留校工作的張曉東到復旦大學做實驗時,認識了一位做尿激酶項目的博士。該項目是從男性小便中提取尿激酶,出口日本。


  得知這資訊,艾路明、周漢生打起了武漢廁所的主意。


  經過考察,他們選中人口稠密的江漢區,在機場河租下一個廢棄停車場作為加工車間。


  經江漢區環衛局同意,該區的廁所裏出現許多白色的塑膠大尿桶。尿液在4小時以內沒有味道,物質活性也較高,利於加工。白天,周漢生與艾路明蹬著三輪車,到各個廁所將盛滿尿液的塑膠桶扛到三輪車上。晚上,他們將拖回的尿液倒進大缸裏處理,並守在缸邊,根據情況隨時添加各種化學藥品。


  廠房是租來的,尿桶和大缸都撿最便宜的買,但錢還是遠遠不夠。2000塊錢一下子就用完了,他們找到洪山科技信用社。信用社的夏主任上門考察,發現工廠僅有幾隻裝著尿液的大缸。


  “這些大缸很容易破,不能用來作為抵。不過,你們受過高等教育,還能放下架子來做這些事,不簡單!沖著你們這幾個人,沖著你們的精神,這個險我願意冒。”就這樣,當代公司獲得了第一筆貸款,總額為3.5萬元。


  有了錢,他們又買了許多尿桶和大缸,還請了數十個民工,擴大生產規模。“那個時候,武漢三鎮裏的廁所裏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大尿桶”。


  1991年底東湖開發區成立,政府開始扶持高科技企業。


  當時,葛洲壩集團為了開拓新的產業領域,想利用武大生科院的技術,生產赤黴素(一種植物生長激素)。此時,武大正與國內數家公司合作開發這個專案,無力再派技術人員開發新“攤子”。


  周漢生來到武大生科院,“由我們來負責這項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指導”。武大考察後同意了。周漢生深入實驗室,向專家請教生產赤黴素的關鍵技術,直到全部掌握。然後以當代生化技術研究所的名義與葛洲壩集團進行技術轉讓與合作,組織生產。


  這個專案獲得國家“火炬計畫”100萬元貸款。接著,他們又開發一個“原子灰”專案(生產油漆底層的膩子),再次得到國家“火炬計畫”500萬元的專案貸款。1993年初,當代有了三個“攤子”:尿激酶、赤黴素、原子灰,資產已達數百萬,開始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眼看公司有了規模,幾創業者都想按自己的想法試一下。“那一年,我們每個人都分頭主持一個項目。”一年後,各個公司的經營都開始萎縮。大夥意識到,“還是合在一起好!”


  在尿激酶生產中,公司從進口試劑中得到啟發。“醫院檢測科需要一種檢測致嬰兒殘疾的診斷試劑,這個市場很大。”艾路明與國家計生委協商合作,成立了一個公司;又用一年時間兼併了揚子江制藥廠,取得了針劑生產的批號,診斷試劑和尿激酶臨床針劑投入生產。“這就是上市公司人福科技的前身。”


  1995年,當代公司開始參與國有企業的購並和重組,資產迅速擴張。到1996年,資產已達5000萬。同年6月,人福科技上市,成為東湖開發區第一家上市公司,資本擴充至一億元。


  購並握有醫藥生產資源的企業,是快速增長的捷徑。2000年,當代集團兼併了宜昌醫藥集團。


  “安全套也是個誘人的大蛋糕,僅國家採購一年就是4個億。”當代集團悄悄在英國註冊了“傑士邦”牌安全套,到馬來西亞組織生產,回國內銷售。“傑士邦”很快站穩了腳根,並出資購下天津一家乳膠廠,擴大生產。


  現在,當代集團在醫藥、貿易、房地產等方面斬獲頗豐,“去年銷售額8個億,其中醫藥就占6個億,總共納稅1個億”。當代集團所屬的人福科技更在全國醫藥企業中排進了前50名。


  16年的風風雨雨,當代集團不斷發展,其核創業者卻一直沒變,仍然團結地走創業之路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