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還沒創業就開始害怕的人沒出息!

夜深了,飛機在萬米高空平穩的行駛著,從深圳講完課返回途中,我頭枕椅背微閉著眼,想起方才在侯機樓裏看到的報上的一則內容,禁不住思緒翻滾。


  據調查,我國個人創業取得成功的大致有三類人:一類是初中都沒有畢業,想打工都沒人要的人;二是走出大學校門不久就開始投身創業的;三是在職業生涯中陡然發生了意外變故,不得不改弦更張的。這樣的結果讓那些不甘心一輩子為人打工,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當老闆的職業經理人甚為愕然。


  怎麼搞的,有沒有搞錯?這些人能成功,有收穫,為什麼許多資質優秀的人士卻往往屢遭不順,搞得狼狽不堪呢?


  記得阿裏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在談到創業時說過這樣充滿豪氣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做別人做不好的事。李嘉誠可以,我馬雲也可以,那麼中國80%的年輕人,都可以!我堅信必須每天努力,勤奮未必讓你成功,但是不勤奮,一定不會成功!這使我不由得想起十年前有位大學老師選給我的一本書《美國企業家精神》,上面講的恰恰是一群有類似經歷的人最終締造了美國,就好象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原本是個放牛娃和和尚一樣。


  眾所周知,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後的幾十年間,西班牙、荷蘭等國的探險家們相繼來到北美。以後又來了法國人。他們到大西洋彼岸來的動機多種多樣;為本國佔領土地,尋找傳說中的西北航道,建立路上供給基地……可是,無論西班牙人、荷蘭人還是後來的法國人在那個時代裏都沒能在北美大陸定居下來。


  在英國,一位名叫理查•黑克羅特的地理學家寫了一本名為《西方殖民論》的書,在這本書裏他勸英國人到新世界去,“為英國國庫增加利潤,為女王陛下增加榮譽,為英國的產品去提供市場,為無業的青年提供像樣的職業”。黑克羅特在這本書裏著意渲染的是“大自然的恩賜”和發財的機會,而對移居新大陸可能出現的惡劣條件,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西方殖民論》確實起到了蠱惑人心的作用。1606年英王詹姆士一世授權倫敦的大商人和土地貴族組成股份公司負責開發北美殖民地。1607年,三艘其貌不揚的船隻把一百二十名陷於絕境的船客運往新大陸。


  首批移民中有破了產的投機家、被法庭判了刑的亡命徒、沒落的紳士和找不到工作的手藝人,最多的是不能支付旅費而與倫敦殖民公司訂立契約的契約奴。總之,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窮、最苦、最不幸的人。到新世界來是因為在舊世界走投無路、前途渺茫。他們期待著大西洋彼岸的自由和機會,即使冒葬身魚腹的危險也在所不惜。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了,正是這群看似帶有落魄的類似無業遊民的人物最終成就了美利堅,他們不僅創造了一個新的國家,而且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建立了沒有封建殘餘或君主制傳統的純粹資產階級制度”,而這種情況,正如恩格斯所說:“有朝一日必定會導致震驚全世界的轉折,一旦美國人開始做了,他們就會以巨大的力量和飛快的速度做下去……”


  創業是有風險的,這話誰都懂。


  據發達國家創業資料統計:每年都有上百萬家新企業誕生,35%的新企業在當年就失敗了,活過五年的只有30%,生存十年的僅為10%。同時,導致創業失敗的原因前三位分別是市場(27%)、管理(24%)和技術(12%)。中國創業資料統計結果也顯示:中國創業企業的失敗率高達70%以上。七成企業活不過一年,平均企業壽命不足三年。


  對於有心創業的人來說,不管你出身高貴還是出身低賤以及過去職位高低,成就大小,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命運要有受苦受累的思想準備,要清楚的明白,當你離開原本相對安定的生活,去一個變幻莫測的新市場,這一行動本身是需要冒險精神的。而一旦操作不慎、陷入困境的時候,更需要一種頑強的開拓精神,美國的誕生,與一群新移民艱苦奮鬥的習性和進取的願望是離不開的,他們亢奮的狀態使他們必須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為生存而努力,靠自己的雙手開拓市場,養活自己,期間,也許沒有任何機構和個人來為他們提供現成的東西,他們有的只有高漲的激情和亢奮的狀態,通過堅持和開拓,最終達到了事業的高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