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這個詞無論說起來還是聽起來,都顯得非常的一本正經。富豪們的投資都是大手筆,比如搞金融投資的索羅斯或是搞實業投資的李嘉誠,在一項投資前,大概要做一大堆投資分析、可行性報告和投資計畫書之類一本正經的事,以盡可能規避投資風險和獲得更高回報。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所謂投資不過是一件想方設法賺些錢的勾當。由於大多是小本生意,於是股票也好,房地產也好,其他什麼別的也好,很少有人會照著《投資指南》來做,往往是憑著感覺去做而已。
以前同辦公室有個同事做股票,本來不緊不慢做的好好的,雖然賺的不太多,但畢竟賺多賠少。可有一天他忽然心血來潮,覺得如此這般賺錢太慢,於是改變操作方法做起短線。他的方法很簡單,每日開市後,在漲幅榜前五位股票中憑感覺擇其一兩隻買入,持股最長三天,不管賠賺,一律賣出,再行擇股。如是者兩周,結果賠多賺少。連連感歎:“沒有感覺了!”還好,知道及時罷手,否則,跟著這種感覺一路走下去不但賺不到錢,恐怕在投資的心情上都要找不著北了。
雖然同事沒有感覺了,但這似乎並不能說明憑感覺投資就一定是錯的,因為同事的做法壓根就不是憑著投資所需要的感覺。簡單說來,我以為要尋找投資的感覺,至少應該具備兩方面的前提:
一是要具備一些相關的投資知識和經濟常識。感覺是建立在知識、常識的基礎上的。就股市來說,投資者就應該瞭解一些基本知識、常用技術分析和產業、行業等基本常識,這些都是尋找投資感覺的必備條件。舉個例子:藍田股份曾經風光一時,但對其稍有瞭解的投資者就知道,其主導產品是鹹鴨蛋和野藕汁,靠這兩樣達到其年報中公佈的每股收益超過一元的贏利水準,除非大多數老百姓都吃倒了胃口喝壞了肚子。吹牛的都不動腦子,你要非信,只能怪你找不著感覺。
二是感覺的取向和理性的應該是一致的。雖然感覺是靠知識、常識和經驗的積累得出的,當理性和感性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往往更願意相信感覺。比如,當股市開始出現大級別調整走勢的時候,理性總是告訴我們應出局觀望,但我們卻常常一廂情願地認為調整就快結束了。有人還總是預測調整的底部在哪里,對此我的看法是,底部是市場走出來的,而不是預測出來的。你預測1500點是底,結果八成是要深深擊穿,兩成是遠未探到。即使萬幸你預測准了,也未必就能抄到底。
靠感覺並不能就證明你是一個投資低手,相反,你可能做的很好。其實,富豪們的投資除了一本正經外,也常常依靠感覺,不信你可以找上幾個問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