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樑是一個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但他出來創業後,只用了兩個月,就把前期投入的40來萬元賺了回來。在不到3年時間內,拿下了70%的市場份額。
屠樑的仁花植物組培研究所創辦於2005年年初。
那時,屠樑從金華生物工程學院植物工程系園藝專業畢業還不到半年。這個時候,他的絕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園林設計院或一些施工單位,工作很穩定、收入也不算差。
屠樑沒有隨大流,而是選擇“單幹”,事實上,他在學校時就做好了這樣的打算。前期投入的錢全是老爸投資的,總共花了35萬元。
屠家不是很富裕,這筆錢對他們來說,不是小數目。什麼叫植物組培,這個做紡織機械維修的家長,根本搞不懂。
屠爸爸說,屠樑畢業後的半年先是在義烏一家園藝公司實習,“雖然我不知道他具體在做什麼,但還像模像樣管著幾個人,我覺得兒子是有能力賺大錢的。”
屠爸爸真的不曉得兒子具體在做什麼產品。
就連屠樑自己,當研究所辦起來時,自己腦子中定位好的產品,能不能很快生產出來心裏也沒底。“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它絕對不是一種傳統的植物組培。”
所謂“傳統植物組培”,就是引進一棵花卉新品種,通過組培技術,一年後變成上萬株“一模一樣”的同類植物,然後轉手賣出去。
創業之路不會平坦,研究所創辦一開始要活下去,屠樑在尋找新產品原料的同時,也是過渡性地在做“傳統組培”,結果搞了半年,沒賺到錢不說,連電費差點都付不起了。他想過打退堂鼓,但面子掛不住,而且錢鐵定賠大了。於是仍然堅持著腦子裏的那個產品定位,沒有放棄。
它,就是一個手機掛件。
在屠樑眼裏,那是有生命的一個裝飾品,把植物景觀和工藝品結合在一起—在一個比手指還要短的細小玻璃瓶裏面,存活著一小株活體綠色植物,而且不用澆水、施肥,至少能活3個月。
這種“神奇”靠的是玻璃瓶裏的那點特殊“土壤”——培養基(是瓊脂粉加營養元素組成的),兩個基本要求是一凝固度要好,植物種上去,不會挪位;二是,透明度也要越高越好,最好能看清培養基裏植物的根須。
“要做到這些關鍵是瓊脂粉的品質。”屠樑的瓊脂粉是從海藻裏提煉出來的。他不光找到了這樣品質過硬的原料,而且還根據植物的不同,開發了13個品種。
產品開發出來了,銷路卻是個問題。
這個23歲的小夥子沒有太多猶豫,直接跑去了義烏小商品市場。
看到有賣小工藝品的商鋪,他就免費送上一堆自己的產品。“前後也就個把星期,就有攤主向我下單了。”那時候的訂單,都是些小單子,每筆大體都是一兩百個。
這樣的小生意,持續了4個月,銷售額全部加起來也就4000多元。屠樑很明白,那些攤主們也在拿他的產品試探這個市場。
果然,之後的一段時間,上萬個掛件的大額訂單,開始紛至遝來。前後也就兩個月時間,前期的投入就全賺回本了。
這時候,省內開始有人依葫蘆畫瓢,生產類似的掛件。這種競爭給屠樑帶來的後果是,原本7元一個掛件的批發價,逐漸降到了現在的1.3元。
“但我不怕,我的市場已經穩定了。”他說,一開始他以為,他的產品主要得靠外貿,但現在看來,國內也很有發展空間。
屠樑透露,到目前為止,包括浙江本省在內,很多沿海地區城市,都有了他固定的產品代理商,“雖然利潤沒以前高,但每個月賺個5萬元還是不成問題的。”
“你現在好坐等著數錢了。”很多人對他開這樣的玩笑時,屠樑卻在思考一個問題,“除了這個小東西,還能有別的什麼新玩意。”
他現在每天的狀態,不是長時間趴在網上接單,就是在接待一撥又一撥的考察客戶。
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說到有客戶要來拜訪,屠樑就很犯愁,“因為我家的地址要說清楚,實在太費勁了。”特別是要說清楚“搗臼爿路”中的這個“爿”字,每次都跟客戶說,你先在紙上寫個“片”字,然後把紙反過來看就是了。
再過兩個月,就不會這樣麻煩了。屠樑將在自己的創業生涯裏,迎來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研究所遷新址。
那將是一個占地400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在他的計畫中,除了不斷更新組培植物的產品外,還要建設一個集科普教育於一體的觀光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