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念大學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好,我每個週末回家都要為一毛錢車費絞盡腦汁。窮極了的時候甚至還在腦袋裏盤算,想要說服室友出資合買一台彩色印表機---印錢!嚇得幾個室友天天來給我洗腦子,你想進提籃橋啊!
1991年,上海掀起了投資股票認購證的狂潮,那會兒的學生每天還在做詩寫小說,很多都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我雖然學的是文科,但是恰巧比大家早一步開始潛心研究投資理財,於是勸了自己的父母,把家中僅有的三千元存款變成了一百張股票認購證。結果一百張認購證中收益最低的一張是五千元,一夜之間,我們有了五十萬家產。
後來,我曾經邀請了當年的室友去蘇州遊玩,並且送給每人一塊價值千元的手錶---要不是他們當年的誠心規勸,我早就進監獄了。
案例二:
謝先生九十年代初大學生
現在我們聚會的時候,還時常提起當年寢室裏那哥們的生財之道,他當年學的是考古,於是有一天想到了要製作石膏觀音去買賣的生財之道。做一個觀音像的成本是兩分錢,但成品卻可以賣到三毛錢,不過一開始並沒銷路,因為做出的觀音像不是彩色的,於是他專門找到了美術系的哥們為觀音像著色,可是朋友告訴他:叫我幫忙沒問題,可我沒錢買顏料啊。
多虧學生會主席是他大哥,他便打起了借用學生會顏料的主意,而且心思極細---每次去辦公室倒顏料只倒半瓶,再用水把瓶子裝滿……
轉眼幾年過去,昔日同學相見,這哥們早已成了身價千萬的有錢人。他把一批朝向不好的房子買下來,切割成四五個小房型出租,然後再申請按揭,用房租還債,到現在,所有的房子都已經落到了他口袋。上次同學聚會,他還笑著說:其實,這和我當年只倒半瓶顏料的道理是相通的。
案例三:
和同學二十年後再聚首,發現凡是後來掙大錢的,當年在學校裏都是行事很另類的,比如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個上了福布斯榜的×××。
他那時發現學校團委辦公室裏有一批過期的校刊,若是換作別人,頂多想到去廢品回收站賣了換錢買冰棍,他倒好,抱著雜誌到兄弟學校去推銷---文學雜誌上沒有日期,人家並不知已過期,經過一番口頭包裝,居然全都賣了出去。
他用這筆錢買了一輛自行車,在那個根本沒有拉贊助一說的年代裏,居然成功地說服了一家企業得到了他們提供的一筆資金,最後不僅湊齊了從上海到海南萬里行所需要的基本費用,連路上的零花錢也有了著落。如今,這位當年的學生會部長已經身價數十億---從那次免費旅行,我們或許就能預見到。
大學生創業,我贊成!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能夠有所創造,能開公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比爾蓋茨不就沒念完大學就踏上社會自主創業了麼?他做得那麼成功!我們中國就缺這樣實踐性的人才。現在的中國大學生受的教育其實挺多,但他們的綜合能力卻相對較差,對於學生而言,往往很多知識還是需要通過實踐性的活動才能獲得的。
說到華師大後門學生擺攤現象,從負面看,可能會影響學生學業,同時也不符合城管條例,但不可否認,其中也有積極因素,要知道很多富豪都是從擺地攤起家的,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賺錢過日子永遠是一項最實際的技能和本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